繁體 簡體

歡迎進入辛尼哥哥歡樂家庭網站
首页 >從中醫角度 認識及治療抑鬱症

從中醫角度 認識及治療抑鬱症

一、中醫的特點

整體觀念

中醫從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各個部分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;

天人相應:人體也與大自然為一體,自然界的任何變化也可以影響人體。

這個觀念貫穿了中醫的生理、病理、診法、辨證、養生和治療。

辨證論治

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法。

辨證就是把中醫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所收集到的資料,辨清疾病的原因、性質、部位
和邪正之間的關係來診斷為某證。

體質養生:不同的體質應採用不同的保健方法,糾正其體質之偏。

二、中醫對抑鬱症的認識


中醫並無「抑鬱症」的病名。抑鬱症按其主要表現,可歸納在「鬱病」範疇。

鬱症是由於情志不舒,氣機鬱滯所引起的疾病的總稱。

鬱病範圍很廣,鄭守謙說:「鬱非一病之專名,乃百病之所由起也。」

朱丹溪提出「六鬱」認為鬱症有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火鬱、濕鬱、食鬱六種,而主要從氣鬱逐發展。現今以氣鬱為主。

鬱病的中醫病因

情志不舒致病,主要是心、肝、脾三臟受累及氣血失調所引起。
1.
悲哀憂愁傷心,使心氣不足,心血虧損、心火亢盛,心神失守,出現種種心病症候。
2.
鬱怒傷肝,肝失條達,則氣機鬱滯;肝氣橫逆,則犯胃乘脾;肝鬱化火,則灼液傷陰。因而出現肝經氣鬱、肝胃不和、肝脾不調、陰虛火旺等
3.
氣為血帥,氣鬱日久,則血瘀不行,形成血鬱。思慮傷脾,或肝鬱傷脾,使脾失健運,蘊濕生痰,痰氣互結,濕濁不化,食滯不消,因而形成痰鬱、濕鬱、食鬱。

三、鬱病的中醫治療


千百年來,經過歷代中醫學家的探索,不斷積累總結,已形成一套治療方法。

簡單來說,鬱病可分為虛證、實證兩大類;按辨證論治的原則,可分為肝氣鬱結、鬱久化火、氣滯血瘀、心脾兩虛、陰虛火旺等幾種證型。

《證治匯補鬱證》中提出:「鬱病雖多,皆因氣不調,法當順氣為先。」

1.
病之初起,情志所傷,肝氣鬱結,多屬實證。症見抑鬱不暢,精神不振,胸悶脅痛,善太息,不思飲食。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。這是抑鬱症初起的常見法則,也是治療抑鬱
症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法則。
2.
病情遷延日久,由氣及血,化火傷陰,病及脾腎,多屬虛證。治療按證候分別採用養心安神、補益心脾、滋補肝腎等法則。著名的中藥方劑有:柴胡疏肝散、丹梔逍遙散、甘
麥大棗湯等。